跳至主要內容

    中國古今天文曆法的官方機構

    中國古今天文曆法的官方機構

    黃偉光
    2015年10月

    中國歷代設有掌管天文曆法的官方機構,秦漢的太史令、隋代的太史監、唐代的太史局和司天台、宋代司天監、元代太史院,以及最為人熟知的明清時期的欽天監[1]。來自德國的傳教士湯若望,是清代最著名的欽天監監正(欽天監最高負責人的官位名稱),他曾替清朝曆法進行大改革,現行農曆法則都是建基於當時的時憲書[圖一]。歷代官方機構名稱雖有不同,但工作性質相似。
    圖一
    圖一   大清光緒二十二年時憲書 (來源: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新浪網)
    觀測太陽運動周期而推算的曆法稱為陽曆,農曆的回歸年和廿四氣屬於陽曆系統;觀測月球(古稱太陰)運動周期而推算的曆法稱為陰曆,農曆的朔望月和四月相,歸於陰曆系統。中國沿用多年的農曆,是一套陰陽合曆的曆法,因此,對於掌管天文曆法的古代官方機構來說,首要工作是測定和計算回歸年及朔望月的起始時刻與長度,適時安插閏月,編制曆書,敬授民時[2]
    現今,「天文台」是掌管天文曆法官方機構普遍採用的名稱,例子包括位於南京的中國紫金山天文台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香港天文台。香港天文台每年出版的《香港天文台年曆》[圖二]及香港天文台月曆[圖三],提供天文、潮汐及氣候等重要參考資料。
    圖二
    圖二   香港天文台年曆
    圖三
    圖三   香港天文台月曆
    參考資料:
    [1] 欽天監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維基百科
    [2] 《尚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QR code